網頁http://www.markettaiwan.com.tw/tonyhsieh/index.cfm

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

犬常見的骨骼疾病(四) 椎間盤相關疾病(Intervertebral Disk Dusease)


年老的狗狗常會因椎間盤部位的疾病,造成行動不便、尿失禁、肌肉無力甚至癱瘓等。消極的治療為藥物治療,積極的治療法,是藉由手術來移除突出或擠壓的椎間盤,降低神經被壓迫的症狀。

發病原因:
    隨著年齡增加,椎間盤可能會出現擠壓或突出壓迫神經的狀況,最常壓迫到的,在於頸椎與胸腰椎;如果罹患椎間盤疾病,約有15%發生在頸椎,85%發生在胸腰椎。變形的椎間盤,常會壓迫脊椎神經,造成局部缺血、疼痛、壞死,進而影響神經訊息的傳導。
    依椎間盤受損的狀況,一般分為兩型;第一型:椎間盤退化、硬化及擠壓變形;第二型:因為椎間盤纖維化而造成變形。

哪些品種、年齡及性別容易發生?
    第一型的椎間盤疾病,常發生在某些容易產生軟骨營養障礙的品種,如臘腸犬、米格魯、北京犬、西施及高基犬,年齡大約3~6歲;第二型的椎間盤疾病常發生在大型犬身上,年齡多在8~10歲。

臨床症狀:
    此病在胸腰椎發生時,有的會出現背痛、後肢疼痛甚至癱瘓,有些狗狗則在跳躍後會突然出現上述症狀;在頸椎部位發生此疾時,頸部會抽搐,前肢不敢著地,嚴重時會出現四肢無力甚至全身癱瘓。
    第一型的椎間盤疾病多發生於小型狗,發病迅速、症狀明顯;第二型的椎間盤疾病多半發生在大型狗身上,臨床症狀不明顯。

診斷:
    1.自我檢查:檢查胸腰椎部分,有無壓迫背部脊椎兩側肌肉,壓迫時會出現強烈疼痛感,狗狗會漸進式的無力、後肢癱瘓;壓迫後腳時,會發現對痛覺反應不佳,進一步可能喪失痛感。檢查頸椎部分,當壓迫到頸椎兩側肌肉時,會出現強烈的疼痛感。
    2.醫師診斷:可藉由X光檢驗,進一步從脊椎內注射照影劑來診斷。
   
治療:
1.藥物治療:初步症狀可藉門診追蹤,如果出現輕微神經壓迫,如後肢痛覺消失、行動遲緩等,則要密切追蹤。但應該先限制運動2~4週,通常可以緩解症狀。如果出現嚴重症狀,才進一步考慮施行手術。口服藥物通常給予類固醇藥物來抑制或預防神經水腫,此外,止痛劑可以降低狗狗的不適感。不過,這兩類藥物合併使用常會造成腸胃道傷害甚至出血,所以治療期間要仔細觀察狗狗的生理狀況,服藥期限及劑量需視病況增減。
2. 手術治療:目的是將壓迫的椎間盤摘除,是一勞永逸的方法。
3. 體重控制:病情有時候會因為過重而急性惡化。
4. 限制運動:避免狗狗跳躍,如果狗狗的活動力旺盛,可以考慮飼養在籠裡。


摘自「DOG news」雜誌

犬常見的骨骼疾病(三) 膝關節韌帶異位( Patellar Luxation )


膝關節韌帶異位的病況分為四期,除了遺傳原因,有時狗狗會因跳躍或碰撞,造成關節受傷。

發病原因:
    因遺傳或膝蓋關節的創傷,導致膝蓋骨滑出股骨上的滑車窩。根據滑出情況,小腿骨會旋轉、異位,嚴重程度分為四級。此疾病是狗狗膝關節最常見的疾病,約有50%的患者是兩邊膝蓋同時發生。

哪些品種、年齡及性別容易發生?
    此病好發於小型、中型犬,包含了小型貴賓犬、約克夏、博美、北京、吉娃娃及波士頓梗。發病時間不一,有可能一出生時就發生了,但平均在四個月大時發病。母狗比較容易發生此病,好發率為公狗的1.5倍。

臨床症狀:
    常見的狀況是狗狗會突然跛腳,跑步時會聽到狗狗突然慘叫。年輕的狗狗有時會出現跳繩樣的動作,如果嚴重度加劇,狗會屈後腳,且常有伸腿的動作。
診斷:
    輕輕觸摸膝蓋最前端,可以發現一小塊可移動的骨頭,此即為膝蓋骨。
    第一級:膝蓋骨在滑車窩內,需用力推才會跑出,且一放手,膝蓋骨會回到正常位置。
    第二級:膝蓋骨在滑車窩內,輕輕推就會跑出,但是一放手,膝蓋骨會回到正常位置。
    第三級:膝蓋骨在滑車窩外,輕輕推便能回到正常位置,但是一放手,膝蓋骨又會異位。
    第四級:膝蓋骨在滑車窩外,用力推才能回復正常位置,但是一放手,膝蓋骨又會異位。
    觸診外,還可以藉由各種角度的X光檢驗來判斷等級。

治療:
    如果忽略此問題,常會轉變為退型性關節炎,或是因為結構異常而無法行走。進行手術後一般恢復正常行走的機率約90%,主要關鍵還是在於病況的嚴重性。
1.    止痛藥物:第一、二級可藉由門診追蹤給藥,使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症狀。此外,給于葡萄酸胺(Polysulfated  glycosaminoglycans)可減緩軟骨的傷害。
2.  外科手術:病況進入第三、四級時,需要藉由外科手術來矯正,手術後的照顧相當重要,應該限制運動一個月。
3.  限制運動:游泳可減輕關節的負荷,適度物理治療可避免肌肉萎縮。多讓關節部位休息。
4.  體重控制:因為體重會增加關節的負荷,過胖常會造成關節復位的困難。
5.  特殊限制:禁止跳躍的動作,不建議懷孕。


摘自「DOG news」雜誌

犬常見的骨骼疾病(二) 骨軟骨炎(Osteochondrosis-OCD)


將狗養的又大又壯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,尤其是大型狗。愛狗心切的主人常會提供較高的營養、食量與運動。但這樣的舉動具有潛在危險性,因為關節的負荷過大,常會造成關節損傷。

發病原因:
    遺傳因素或體重增加的速度太快時,關節軟骨內的生長過程不正常,導致軟骨脫落:脫落的碎片常會加重關節的磨損,造成關節疼痛,之後形成退型性骨關節病。

哪些品種、年齡及性別容易發生?
    骨軟骨炎疾病在大型狗最常見,如:大丹狗、黃金獵犬、拉不拉多、洛威拿及英國古代牧羊犬等。好發年齡常為4~8月齡的幼犬,公狗的發病率約是母狗的兩倍。

臨床症狀:
    關節疼痛、跛腳,只要適度休息,疼痛就會消失,但狗狗會因為疼痛感消失而再度不適當的運動,又會感覺疼痛。一般而言,肩關節及髖關節比較容易得到此病,有時會因疼痛造成步伐變小等等。

診斷:
    詳細的X-光檢驗時,可以發現關節面不平整,甚至可以發現脫落的軟骨骨片。

治療:
1.  給于藥物:類固醇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等緩解症狀。此外葡萄酸胺(Poly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)可減緩軟骨的傷害。
2.  外科手術:因為軟骨脫落,在關節囊內形成異物,好似引擎內跑進了一顆石頭,造成嚴重的關節疼痛,外科手術可以使用「沖洗」方式將脫落的軟骨沖出關節囊,但手術後建議限制運動一個月,避免再有軟骨脫落。
3.  限制運動:讓關節休息。
4.  體重控制:因為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的負荷,所以控制體重非常重要。
5.  特殊限制:不建議懷孕。
摘自「DOG news」雜誌

常見的骨骼疾病(一) 髖關節發育不全( Hip Dysplasia )


關節疾病的末期,多半會形成關節退型性變化,稱之為「退型性骨關節病」,簡單說就是關節功能下降,常會伴隨關節腫脹、疼痛,進而影響動物運動的意願與能力。髖關節發育不全,是狗狗相當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,真正發病的原因不明,但知道與品種、環境有關。

發病原因:
    因遺傳、營養問題或骨盆骨肌肉張力不足時,常會出現髖關節輕微脫臼,導致密合程度不佳的現象:關節上的關節面出現磨損而不平整,軟骨面則出現微骨折,導致關節發生退型性變化,最後髖關節變得畸型或退化,進而影響狗狗的運動能力。

哪些品種、年齡及性別容易發生?
    一般而言,大型狗(體重25公斤以上)最易罹患此病,如聖伯納、德國狼犬、拉不拉多、黃金獵犬及洛威拿等;小型犬也有可能發病,但臨床診斷困難度較高,且症狀不明顯。有的狗狗4個月大左右便會出現臨床症狀,但也有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,長大後逐漸轉變發展成「退型性骨關節病」;此疾病的發生率與性別無關。

臨床症狀:
    平常活動力和跑跳能力下降,髖關節處有鬆垮的跡象。輕輕觸壓髖關節時,狗狗會感到疼痛、鬆弛。拉直後腳,也會造成關節疼痛,後腳肌肉萎縮。因為力量分攤到前腳,所以肩膀的肌肉常會變的肥大。

診斷:
    詳細的X-光檢視下,可以發現髖關節的間隙增加,再輔以臨床症狀加以診斷。

治療:
1.    給于藥物:以類固醇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症狀。此外,給于葡萄酸胺(Polysulfated glycosaminoglycans)藥物則可減緩軟骨傷害。
2.  外科手術:口服藥物雖可緩解症狀,但並非一勞永逸的方法,病情如果發展到最後變成退型性骨關節病,手術是唯一可行的解決之道。
3.  限制運動:讓關節休息。
4.  物理治療:如游泳,可減輕關節負荷,避免肌肉萎縮。
5.  體重控制:因體重會增加關節負荷,所以減肥相當重要。
6.  特殊限制:不建議懷孕,因為懷孕時期增加的體重會加劇病況。


摘自「DOG news」雜誌